文旅融合交響,非遺文化新生
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浪潮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雙重挑戰。文旅融合作為新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為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新機遇。東昌府區的葫蘆雕刻,作為一項集藝術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傳統技藝,其宣傳與推廣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顯得尤為關鍵。為了更為深入地探索東昌府區葫蘆雕刻的文化價值,曲阜師范大學“葫蘆福祿”實踐隊于7月23日前往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進行實地調研。
走進東昌葫蘆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的葫蘆雕刻藝術品。這些作品線條流暢、圖案豐富、制作精良,令人嘆為觀止。葫蘆雕刻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經過歷代藝人的傳承與創新,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獨特藝術風格。每一刀、每一刻都凝聚著藝人的心血與智慧,讓人不禁對這份堅守與執著肅然起敬。葫蘆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深厚的寓意,音近“福祿”,且多籽,象征著子孫萬代、多子多福。東昌葫蘆雕刻正是巧妙地將這一文化寓意融入到作品中,通過花鳥、山水、人物等豐富多樣的圖案,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同時,這些圖案也承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信息,如戲曲故事、歷史人物、民間傳說等,讓人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了解到葫蘆雕刻的傳承面臨著諸多挑戰。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手工藝逐漸被邊緣化,年輕人對葫蘆雕刻的興趣也越來越少。此外,雕刻葫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較高,這也給傳承人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然而,正是這些挑戰,更加凸顯了傳承葫蘆雕刻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只有不斷地探索新的傳承方式,如開設培訓班、組織比賽等,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其中,讓這一技藝得以薪火相傳。
作為中華兒女,有責任也有使命去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葫蘆雕刻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強宣傳、提高公眾的認知度和關注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葫蘆雕刻。同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為葫蘆雕刻的傳承與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通過此次參觀,實踐隊員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葫蘆雕刻作為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不僅展示了中華兒女的智慧與創造力,更讓我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增強了文化自信。
總之,這次東昌府區葫蘆雕刻的參觀之旅讓我受益匪淺。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葫蘆雕刻這一優秀的傳統藝術一定會煥發出新的光彩,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同時,文旅融合為非遺文化的宣傳與推廣開辟了新路徑,東昌府區葫蘆雕刻的成功實踐證明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未來,我們應繼續探索更多創新方式,讓非遺文化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橋梁。(通訊員 李靜)
作者:李靜 來源:自己撰寫
發布時間:2024-08-2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