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獨運,葫蘆里的故事
匠心獨運,葫蘆里的故事
文旅融合視域下,非遺文化宣傳新思路——以東昌府區葫蘆雕刻為例,葫蘆福祿實踐隊肩負著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的使命。文化為魂,魂強則國強;弘揚傳統,國之大計。強國之基在于文化自信,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繁榮是鑄魂工程,關系到國家發展的方向,推動社會全面繁榮。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為深入探索非遺文化如何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葫蘆福祿實踐隊隊員于2024年7月26日,前往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葫蘆雕刻傳承基地開展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調研,深入了解東昌府區葫蘆雕刻的技藝傳承、發展現狀及其在文化傳播中的實際應用,力求提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宣傳新思路和創新路徑,為我國非遺文化繁榮注入新的活力。
一、初識葫蘆雕刻
東昌府區,隸屬于山東省聊城市,地處魯西平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人文薈萃之地,孕育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地域文化。
在東昌府區的傳統民間藝術中,葫蘆雕刻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葫蘆雕刻的制作過程中,藝人們巧妙地運用各種雕刻技法,如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刻等,將吉祥圖案、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元素融入作品中。同時,他們還運用彩繪、漆藝等手法,為作品增添色彩和層次感,使其更加生動有趣。
二、匠心傳承,技藝精湛
走進東昌府區葫蘆雕刻傳承基地,我們首先被這里的葫蘆作品所吸引。一件件葫蘆作品,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在葫蘆雕刻傳承人于師傅的帶領下,我們了解到葫蘆雕刻的技藝傳承與發展。
于師傅,一位身懷絕技的葫蘆雕刻藝人,向我們細致地闡述了葫蘆雕刻的制作流程,這是一門要求極高耐心、細心以及精湛技藝的手工藝。整個過程主要包括選料、雕刻、打磨和彩繪四個步驟。
首先,于師傅強調,必須挑選形狀周正、皮色光潤且無病蟲害的優質葫蘆,同時考慮葫蘆的大小、厚薄、紋理和成熟度,以確保作品的質量。接著,藝人會利用刻刀、鉆頭等工具對選好的葫蘆進行精細的雕刻,這一過程需要藝人結合葫蘆的形狀和紋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將設計圖案或形象生動地呈現出來。雕刻完成后,為了使葫蘆表面更加光滑細膩,藝人會用砂紙進行打磨,去除粗糙的刀痕和不平整之處。最后,彩繪環節為作品增添了生動性和立體感,藝人會根據設計意圖選擇顏料,運用繪畫技巧為葫蘆增添色彩和細節。
整個制作過程中,藝人需要巧妙地將葫蘆的形狀、紋理和寓意融合,創作出既具有藝術性又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這既展現了精湛的技藝,也體現了對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的深刻理解,使得每一件葫蘆雕刻作品都成為藝人心血和智慧的杰作。
三、文旅融合,創新宣傳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東昌府區葫蘆雕刻也在不斷創新宣傳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一傳統技藝。
1. 開展非遺體驗活動
為了讓游客親身體驗葫蘆雕刻的魅力,東昌府區有著許多葫蘆雕刻體驗館。游客可以在這里親手制作葫蘆作品,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這一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為葫蘆雕刻的宣傳和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拍攝宣傳短片
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拍攝了多部葫蘆雕刻非遺宣傳片,并通過文旅聊城等平臺進行推廣。短片以葫蘆雕刻的技藝傳承為主線,展示了東昌府區葫蘆雕刻的魅力。這一宣傳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到葫蘆雕刻,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響力。
3. 融入旅游產品
東昌府區將葫蘆雕刻融入旅游產品,開發了以葫蘆為主題的紀念品、文創產品等,吸引了大量游客購買。這些產品既展示了葫蘆雕刻的藝術魅力,又為傳承人提供了經濟支持,實現了文旅融合發展。
東昌府區葫蘆雕刻的傳承與創新,讓實踐隊員們看到了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活力。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葫蘆雕刻傳承人于師傅和他的團隊,通過多種宣傳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一傳統技藝的魅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東昌府區葫蘆雕刻必將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為我國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此次東昌府區葫蘆雕刻非遺文化傳承之旅,讓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匠心獨運的力量。在新時代,期待更多非遺文化能夠在文旅融合的推動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通訊員 李璟秀)
作者:李璟秀 來源:自己撰寫
發布時間:2024-08-2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