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上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在蘇州圖書館少兒閱覽室舉辦的英語繪本活動,像一杯溫水,沒那么轟轟烈烈,卻處處透著熨帖的暖意。那些藏在細節里的溫柔,讓知識傳遞變成了一場雙向奔赴的愛。
2025年8月2日上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的繪本活動現場,溫暖藏在每個不經意的瞬間里。
鼓勵的力量:角色扮演環節,那個扎著雙馬尾的小女孩始終低著頭,手指把小豬發飾的耳朵捏得變了形。志愿者蹲下來時,膝蓋在地板上磕出輕響,她沒說話,只是把自己的徽章摘下來別在女孩胸前——那是枚“勇氣之星”的卡通勛章。當女孩終于小聲說出臺詞,志愿者悄悄在她背后比了個“耶”,這個沒被任何人看見的小動作,卻讓女孩下臺時主動牽住了她的手。
默契的配合:歌曲環節里,有個男孩突然哭著要找媽媽,負責攝影的志愿者立刻舉著相機走到他面前,假裝拍他衣服上的恐龍圖案,主講則不動聲色地把音樂調小,等男孩注意力被轉移,另一位志愿者已經把他媽媽從觀察區請了過來。整個過程沒人說“別鬧”,卻像排練過一樣流暢。
準備道具時,大家自發分工:有人把硬紙板面具的邊緣磨得圓圓的,有人給松緊帶縫上調節扣,最細心的是把狼面具的牙齒換成了軟泡沫——怕嚇到膽小的孩子。這些沒寫在流程表上的事,卻讓每個道具都帶著溫度。
互動問答時,穿藍衣服的小男孩答對了題,鄰座的女孩比他還激動,舉著他的手用力搖。輪到女孩答題卡殼,男孩就用口型說“three”,兩個人的小腦袋湊在一起,像兩只互相取暖的小鳥。角色扮演分組時,有個孩子落單了,立刻有兩個戴小豬面具的跑過來說“我們這邊還缺個建筑師”。
活動結束后,志愿者發現地上有片掉落的貼紙,撿起來時發現背面寫著歪歪扭扭的“謝”字——大概是哪個孩子想寫感謝又沒寫完。團隊成員把這片貼紙夾進了活動日志,旁邊寫著:“今天我們教了英語單詞,但孩子們教會我們,溫暖從來不需要語言。”未來他們想在每次活動后收集這些“暖心碎片”,讓更多人知道,教育最美的樣子,是讓每個細節都充滿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