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赫章縣靜臥于烏蒙山脈的懷抱中,連日陰雨為群山披上一層朦朧的輕紗。清晨推窗,只見云霧繚繞山間,如墨色宣紙上暈染的淡痕,為神秘的夜郎故地更添幾分空靈之美。凝望這片土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恰逢周六,漢陽街道兒童之家的孩子們們暫別課堂,我們應金銀山街道之邀,聆聽了一場浸潤著歲月芬芳的文學講座。主講人葉辛先生——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青年時曾在這片黔地山鄉插隊。他以山為紙,以心為筆,從貴州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靈感,寫就《高高的苗嶺》《五姐妹》等膾炙人口的佳作。講座題為“文學燈火映烏蒙——捕捉時代的新意”,葉辛先生以質樸而深邃的語言,將半生創作心得娓娓道來。他講述如何以傳統文化為舟楫,載動新時代的波瀾,令我們如沐春風。那一刻,我恍然領悟:即便身處偏遠如赫章,文化的星火亦能熠熠生輝。這份感悟,更堅定了我們支教的初心與使命。

講座后,我們前往金銀山社區的少兒活動中心,里面傳來陣陣讀書聲。我們與金銀山分隊的隊員們圍坐暢談,分享日常教學中的點滴心得和經驗;又俯身與孩子們游戲,看他們眼眸中躍動的天真,用愛心陪伴呵護他們的成長。投壺比賽時,箭矢破空的輕響與孩子們的歡呼交織成歌。我握起竹箭,指尖傳來粗糙的觸感,恍惚間仿佛回到童年——那時的快樂,也是如此簡單而明亮。
下午,我們開始為周日的家訪做準備。我們結合孩子們的日常表現情況擬定了一份家訪名單,并打電話提前溝通聯絡。電話那頭,家長們的熱情如暖流涌來:“是支教老師!歡迎你們來家里坐坐,多幫幫孩子……”淳樸的鄉音里,滿是對未來的期盼。我們細細規劃明日行程,擬從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學生學習習慣到學生理想愛好,一一傾聽,一一記錄,做好全面準備工作。

支教時光已過半程,心卻被期待填滿。這一周里,孩子們的笑靨如山野間的蒲公英,悄然落進心田;團隊的協作更似春風化雨,讓我在每一次并肩前行中汲取力量。未來的日子,愿繼續與這片土地、這些可愛的人們,共書一段溫暖的故事。
文|繆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