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黔西北高原的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迎來暖心關懷。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輔導員代表跨越千里深入支教一線,實地考察“助力黔行”團隊工作成果,并全程參與了別開生面的結營儀式。學院領導深入課堂,見證自動化科普的智慧火花、普法教育的浸潤力量與手工創造的童心綻放,為這場跨越山海的暑期教育實踐增添了厚重注腳。
書記一行首先走入特色課堂現場。
自動化科普課堂化身微型“智造工坊”:支教隊員以通俗動畫拆解機械原理,引導學生動手拼裝簡易循跡機器人。當小小的模型在指令下穩穩前行,驚呼與掌聲瞬間點燃教室。
普法教育課堂則上演情景劇場:隊員以校園生活案例編排短劇,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理解“規則”與“邊界”。在模擬“調解員”環節中,稚嫩而認真的“法庭陳述”讓在場同學頻頻點頭。
特色手工課堂延續“變廢為寶”理念:吸管在指尖翻飛,逐漸構筑成七彩橋梁與旋轉風車。

課程觀摩結束后,“繪夢黔境·星光啟程”結營匯演在活動中心熱烈開啟。
低年級萌娃以童謠合唱《種太陽》開場,宛如高原躍動的金色光斑;
中年級學子獻上原創詩朗誦《山外的翅膀》,“我想乘著知識的翅膀,掠過群山親吻海洋”——字句鏗鏘,承載對遠方的熾熱渴望;
高年級團隊則融合課程所學,自編自演科普劇《機器人小科漫游記》,用生動劇情演繹自動化技術如何守護社區安全。當全體支教隊員與孩子們手挽手共唱隊歌《黔行的路》,清澈的聲浪掠過蒼翠山巒,將儀式推向高潮。

匯演尾聲,書記深情寄語:“十五天很短,但你們在吸管城堡里搭起的創意、在電路板上點亮的智慧、在模擬法庭中建立的法治信念——這些星光必將照亮長遠的人生旅途。”最后,全體師生在“同心家園”牌匾下留下珍貴合影。笑臉在盛夏驕陽中定格,身后巨幅畫布上,稚拙筆觸繪出的高鐵穿山越嶺,直指蔚藍云天——恰如金銀山孩子們此刻望向未來的目光。

從自動化齒輪的精密咬合,到法律天平的初啟蒙昧;從吸管建筑的巧思林立,到舞臺星光的自信綻放……“助力黔行”團隊以多元課程踐行五育融合,將大學智慧凝成種子播撒黔地。校院領導的親臨指導,更為這支年輕隊伍注入堅定力量。當教育跨越關山,童心連接山海,每一份投入都在為西部孩童推開一扇窗——窗外,是比高原更遼闊的人生風景。
文丨王昱桐
圖丨山東大學助力黔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