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至7月30日,由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指導的“助力黔行”實踐團隊,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金銀山街道、漢陽街道兩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面向當地280余名困難家庭兒童開展了基層社會實踐活動。
此次活動深度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將教育幫扶與文化傳承有機融合,不僅開設“七彩假期”“兩彈一星”等特色課程,更深入調研當地非遺技藝文化,以多元化舉措為赫章縣發展注入動能。自2021年起,團隊在赫章縣開展支教工作的四年間,幫扶范疇已從單一支教教學拓展至經濟、教育、文化等多個領域,緊密貼合當地縣情,切實落實國家戰略部署。
構建多元課程體系,助力教育質量提升 “助力黔行”團隊始終將基礎學科教育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創新教學形式實現知識的通俗化傳遞:語文課開設“拼天詩”課程,引導孩子們探尋詩詞背后的文化奧秘;數學課以“數火柴”為教學載體,幫助孩子們掌握運算規律。此外,團隊成員結合專業特色開展特色教學:用單片機帶領孩子們解碼“控制”原理;以“郁金香泡沫”案例引導孩子們領悟“理性決策”的重要價值。為充分挖掘孩子多元潛能,團隊精心打造“七彩假期”多彩課堂、“兩彈一星”系列宣講課程,從聲樂、美術、體育、歷史等多個維度發力,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如此,為響應“科創興國”戰略目標,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原創性開發“星光課堂”系列科普課程,由王超群教授開授第一課,將前沿機械狗帶進課堂,為孩子們上了一堂充滿科技感的、別開生面的機器人自主導航課程,點亮山區孩子的科技夢。

活動期間,多方力量為赫章縣教育事業發展提供物資支撐。其中,山東大學貴州校友會、山東大學圖書館、山東大學離退休工作處聯合向赫章縣第四小學捐贈圖書2500余冊,建立“山大圖書角”,為孩子們構建起豐富的知識儲備平臺;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捐贈6套智能機器人,助力赫章縣科技館建設,幫助孩子們感受科技、激發興趣、啟迪探索。在捐書儀式上,赫章縣委常委、縣長鹿煥勛發表講話,對山東大學及各捐贈單位的善舉表示衷心感謝,強調此次捐贈將有效豐富學校教學資源,為孩子們成長成才提供有力保障,并勉勵孩子們珍惜社會關愛,勤奮學習,以知識改變命運。
深耕非遺文化傳承,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助力黔行”社會實踐團隊在聚焦教育幫扶的同時,始終致力于推動當地彝族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讓課堂之外的非遺技藝煥發新生。團隊成員深入挖掘赫章當地民族歷史與非遺文化底蘊,專程尋訪了松德英、楊曉燕等多位資深彝族繡娘及非遺傳承人,通過與她們深入交流,了解到非遺技藝傳承難、傳播慢、型式舊的難題。于是團隊與金銀山街道緊密攜手,聯合此山文創工作室為當地非遺文化提供公益性文創設計服務,積極探索“非遺+文創”的創新發展模式。一系列融合彝族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應運而生,保留非遺技藝的本真韻味的同時,又蘊含著現代市場的活力。截至目前,產品成功投入市場,實現了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重轉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盟中央幫扶赫章20周年之際,“助力黔行”團隊聯合此山文創工作室精心完成了向臺盟中央的獻禮設計工作,以非遺文創為載體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生動詮釋了民族文化傳承與時代發展的深度融合。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助力黔行”團隊始終秉持扎根基層、服務地方的理念,深度融入當地發展實際,在教育幫扶、文化傳承、經濟助力等領域持續發力,以扎實行動踐行高校服務社會的使命擔當,為赫章縣鄉村振興與文化繁榮貢獻了堅實力量。
文丨王子依
圖丨山東大學助力黔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