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跡百十,河海啟新”實踐團溯源水利智慧,傳承百十薪火
百十華誕啟新程,水利精神薪火傳。為弘揚河海精神,深化青年學子對校史校情與行業前沿的認知,獻禮河海大學建校110周年,7月6日至9日,“踏跡百十,河海啟新”實踐團在南京開展了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團隊依托校史底蘊,緊扣智慧水利國家戰略,創新構建“工程現場-設計源頭-人物校史-精神內核”遞進式溯源鏈條。他們深入秦淮新河泵站解碼現代水利智慧,探訪南瑞公司追尋河海創新足跡,通過工作坊系統梳理百十精神譜系,并創新設計互動闖關活動,將河海精神生動傳遞給下一代,展現河海學子傳承使命、服務發展的青春擔當。
工程溯跡·解碼現代河海智慧
實踐活動首站聚焦國家智慧水利建設前沿陣地——秦淮新河泵站。在專業技術人員全程導覽下,實踐團成員深入工程核心區域,系統考察了集成智能化監控系統的中控室、保障水情精準調控的水閘及主泵房等關鍵設施。通過技術人員詳細解析秦淮河流域防洪形勢圖、工程整體布局模型、技術效果圖及工程概況示意圖,成員們全面掌握了該樞紐工程的戰略定位、功能設計與技術體系。
隨后,實踐團專程采訪了駐站工作的河海大學校友。校友們回顧了在母校的學習成長經歷,分享了投身水利事業的心路歷程,暢談對河海精神的切身感悟,并熱切表達了對母校培育更多優秀“水之子”服務國家水利建設的殷切期望。成員們更深入建設管理一線,切身感受現代水利工程的科技內涵與河海人的實干擔當。此行以現代水利工程為鏡,溯源河海大學智慧之根,生動驗證了學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科技實力與使命傳承。
設計探源·追尋河海創新足跡
實踐團第二站深入水電科技研發高地——國電南瑞水利水電科技有限公司。在核心技術人員杭晨陽的引導下,實踐團成員系統了解了國際小水電中心創新基地的核心設施,重點參觀了大型調速器電氣柜、實時水情監測屏、微機監控裝置等工程設備,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工程實踐認知。
在辦公區,技術人員重點介紹了自主研發的智能水輪機調速器電氣調節裝置的技術突破與國產化意義。通過了解該裝置在水電站投運前模擬檢測的關鍵作用,成員們切實體會到科技對保障江河安瀾的重要價值。
訪談環節,河海大學校友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分享了河海大學嚴謹治學傳統對其專業發展的奠基作用,并表達了對母校華誕的祝福。此次聚焦智慧水利前沿技術的實踐活動,使成員們系統認識了水電智能監控技術體系,并通過河海大學校友視角,深入體悟到河海精神在工程實踐中的具體體現。
人物鉤沉·繪就河海精神圖譜
實踐團第三階段致力于校史研究與精神傳承。為迎接河海110周年華誕,團隊成員系統研讀校史,梳理了河海大學自1915年建校以來的發展脈絡,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精神傳承。結合學校特色,團隊創新采用河流意象構建時間軸,標注重大歷史節點,通過事件與人物相結合的方式解讀校史精髓。前期,成員們學習制作方法,搜集整理素材,深入討論方案細節。在制作過程中,團隊分工協作,分組負責不同時期內容,確保創意有效落實。最終,“時間河流”校史軸順利完成。
通過從歷史到現實的梳理、從理論到實踐的貫通,成員們深刻感受到貫穿學校發展始終的愛國情懷,從張聞天、沈澤民到錢正英、嚴愷,再到一代代“水之子”,河海人始終堅守初心,投身于治水救國、報國、強國的偉大事業,堅守在水利一線,為守護江河安瀾、服務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薪火傳遞·童繪百十精神華章
實踐收官站走進江寧街道司家社區,開展“薪火傳遞·童繪百十精神華章”主題活動;顒又荚诿嫦蛏鐓^兒童傳播河海文化,傳承“治水救國、治水報國、治水強國”的河海精神。
第一環節“河海故事知多少”中,孩子們觀看河海人奮斗故事視頻后,分組進行校史及水利知識問答,在實踐團成員引導下積極互動,加深了對河海精神的理解。
第二環節“巧手建大壩”里,每組小朋友領到了一套三峽大壩建筑模型組件。孩子們分工合作,小心翼翼地拼接零件,從底座到壩體,從閘門到發電機組,一個個迷你大壩逐漸成型。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也讓他們直觀感受到了水利工程的宏偉與神奇。
第三環節“畫筆繪祝福”,孩子們參考河海大學校園景觀及文化元素圖片,發揮想象力,用畫筆描繪對河海大學110周年校慶的祝福。
活動結束后,完成所有環節的孩子們展示了集滿印章的明信片和畫作。此次活動有效增進了社區兒童對河海大學的了解,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了熱愛水利事業、傳承河海精神的種子。
此次實踐不僅是對百十校史的獻禮,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播種。它激勵著河海學子以更清晰的認知和更深厚的認同,將所學所長應用于服務水利事業與國家發展,在各自的崗位上踐行河海精神,為水利事業注入新的活力。(通訊員 乜明磊 歐陽希南 任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