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甌江的晨霧漫過陶山鎮的青石板路,當農家書屋的窗欞投下細碎陽光,一群身著白大褂的浙江學子背起行囊,踏上了一場特殊的青春征程。溫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秤心家塑” 實踐團以 “構建家庭體重健康共同體” 為使命,在瑞安市陶山鎮的 14 個日夜,用專業學識破解健康密碼,用熱忱奉獻編織守護網絡,讓科學健康的種子在鄉村沃土上生根發芽,書寫了一曲屬于浙江學子的青春奉獻之歌。
童心啟蒙:讓健康種子在童趣中扎根
“歡迎來到‘身體王國’!這位是‘肝大俠’,它最怕高油高糖的‘垃圾兵’……” 在陶山鎮的農家書屋里,實踐團成員手持《我是小醫生》系列繪本,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奇妙的健康之門。那些原本晦澀的醫學知識,化作 “肺英雄” 的運動宣言、“胃精靈” 的飲食秘訣、“睡眠小衛士” 的作息箴言,在朗朗故事中悄然住進孩子們的心田。

800 余名兒童在 “食物分類賽” 中學會辨別 “紅綠燈食品”,在 “開合跳接力賽” 中體會運動的快樂,更有 30 余名孩子戴上 “健康小衛士” 聘書,成為家庭健康的 “小小監督員”。“以前跟孩子說‘別吃太多糖’,他總不聽,現在他追著我問‘媽媽,今天的‘彩虹餐盤’還差哪種顏色呀’。” 花園底村王女士的笑容里,藏著教育方式悄然轉變的驚喜。實踐團成員深知,每個孩子都是撬動家庭健康的支點,當這些 “小齒輪” 開始轉動,整個家庭的健康生態便有了革新的可能。
師者賦能:讓健康燈塔在校園中點亮
“原來體重管理不只是減肥,更是關乎全家的健康密碼。” 在陶山鎮中心小學的教師培訓現場,一位班主任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著 “彩虹晚餐” 的搭配方案。實踐團創新推出 “雙師協同” 模式,護理專業師生與營養學家、運動康復專家聯手,將健康知識與教育場景巧妙融合 ——“辦公室微運動” 緩解教師久坐疲勞,“家庭運動處方” 讓親子時光煥發活力,“壓力氣球” 游戲釋放職業焦慮。

老師們在 “趣味配餐” 活動中重新認識膳食結構,在艾灸體驗中學習緩解頸椎酸痛的方法,更在 “家庭健康計劃制定” 環節寫下溫暖承諾:“每周三晚全家吃‘彩虹晚餐’”“每天睡前和孩子一起做 5 分鐘拉伸”。當教師成為家庭健康的 “引路人”,知識便沿著校園到家庭的路徑流淌,32 場專題培訓輻射出的健康漣漪,正讓數百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悄然改變。
中年領航:讓健康堤壩在家庭中筑牢
“以前總覺得體重管理就是少吃兩口,現在才明白這是關乎飲食、運動、睡眠的全方位修行。” 在陶山鎮的社區教室里,一位中年父親的感慨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實踐團聚焦中年群體這一家庭 “關鍵樞紐”,用 “健康餐盤模型” 演示膳食平衡,用 “碎片化運動 + 家庭互動” 破解時間困境,用 “90 分鐘睡眠周期法” 改善作息紊亂。

200 余名中年人在 “飲食大作戰” 中識別高油高鹽陷阱,在 “運動猜猜樂” 中發現生活中的運動契機,在 “情緒日記” 里疏導職場與育兒壓力。當他們把 “一拳蔬菜、一掌蛋白” 的飲食口訣帶回家,把 “親子跳繩挑戰賽” 變成家庭日常,健康便從個人選擇升華為家庭共識。正如馬嶼鎮一位參與者所說:“現在餐桌上的油炸食品少了,飯后的散步多了,連夫妻間的話題都變得更溫暖了。”
銀齡守護:讓健康薪火在歲月中傳承
“72 歲學會健康餐盤,我也能當全家的營養師!” 陶山鎮六甲村李爺爺驕傲地展示著他設計的 “三菜一湯” 家庭食譜。實踐團為老年群體定制的適老化培訓,將科學理論化作 “豆腐替代部分肉類” 的飲食智慧,“祖孫共練八段錦” 的運動方案,“家庭茶話會” 的情緒疏導法。

老人們在義診中了解血壓血糖的控制要點,在太極教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更把健康理念變成家風傳承 ——68 歲的張阿姨教孫女認 “彩虹蔬菜”,75 歲的王爺爺用限鹽勺給全家做飯,家庭微信群里的 “健康打卡” 成了新時尚。這些銀發長者用一生的智慧理解健康,更用溫暖的傳承讓健康成為跨越代際的禮物。
深耕入戶:讓健康網絡在街巷中編織
“連冰箱里的腌菜罐都記下來,這份細致讓我們全家都動了真格。” 陶山鎮望月村村民的話,道出了實踐團 “深度入戶” 模式的價值。14 天里,團隊走進 466 戶家庭,用 466 份問卷勾勒健康畫像,用 15 段錄音記錄真實需求,更用 “一戶一策” 的方案解決具體問題 —— 為高血壓患者配備限鹽勺,為糖尿病家庭制定血糖監測日歷,為上班族設計 “辦公室拉伸操”。
從農家書屋的繪本課堂到工廠車間的健康沙龍,從老年活動中心的艾灸理療到中小學的壓力管理講座,1200 余人次的覆蓋背后,是日均步數提升 23% 的改變,是高鹽飲食比例下降 41% 的進步,更是 “全家討論菜譜” 成為新儀式的溫暖。當實踐團成員離開時,村民們送來的不僅是楊梅干與糯米餅,更有 “我們會堅持下去” 的鄭重承諾。
甌江潮涌,見證著這群浙江學子的腳步;陶山青翠,銘記著這份青春的奉獻。溫州醫科大學 “秤心家塑” 實踐團用 14 天的堅守證明:健康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家庭餐桌上的歡聲笑語,是祖孫共練的晨光剪影,是鄰里相傳的生活智慧。當青春與使命相遇,當專業與熱愛同行,便能在尋常巷陌間播撒希望,在萬家燈火中點亮健康,讓每個家庭都成為健康中國最堅實的基石。這,便是浙江學子最美的模樣 —— 以專業為筆,以熱忱為墨,在這片熱土上寫下屬于新時代青年的擔當答卷。
通訊員 丁亞蕾 沈芯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