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鵬彪)2025年7月10日,胡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座無虛席。塔里木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學急救技能,為生命保駕護航”宣講團走進兵團老社區,聚焦家庭常見意外傷害,系統傳授心肺復蘇、氣道急救與創傷處理知識。青年學子用專業學識為居民織就生命守護網。
一、專業理論融入社區場景
主講隊員手持簡易教具,以日常突發事件為切入點展開教學。“發現有人突然倒地,保持冷靜是關鍵。”通過清晰的步驟拆解,將心肺復蘇要領歸納為“判斷意識、呼救求援、定位按壓”三大環節。演示胸外按壓時強調身體重心運用,居民紛紛在座椅扶手上模擬動作節奏。
針對社區老人與兒童群體,重點解析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差異化操作。隊員兩兩配合展示成人站位沖擊法,同時詳解嬰幼兒的臥位施救手法。當播放兒童氣道梗阻急救動畫時,帶孫輩的老人身體前傾,手指不自覺地跟隨畫面比劃。創傷救護環節聚焦家庭應急處理,破除“燙傷涂抹偏方”“隨意移動傷者”等傳統誤區,系統講授止血包扎的規范流程。

圖為實踐隊員進行理論知識宣講 姚懿 供圖
二、知識落地生根顯實效
宣講結束后,社區悄然發生變化;顒又行脑鲈O急救知識專欄,樓道公告欄張貼簡明操作圖示。物業人員主動接受復訓,將急救要點融入日常巡查工作。更令人欣慰的是,理論很快轉化為守護行動:某居民運用所學判斷昏厥者意識狀態,為搶救贏得先機;幼兒園保育員按標準手法處理兒童噎食事件,避免意外發生。
這些實踐印證著社區安全意識的覺醒。老年活動室里常見居民討論急救話題,家長微信群頻繁分享安全提醒。當孩子能說出“流鼻血要前傾”,當老人準確復述按壓要領,知識已完成向守護力的轉化。
三、青春力量賦能基層
對宣講團隊而言,胡楊社區的特殊背景帶來深刻啟示。當老軍墾講述當年墾荒時的急救故事,青年學子感受到兵團精神的時代傳承。針對居民提出的獨居老人自救需求,團隊連夜整理補充資料,建立長效咨詢機制。
社區負責人表示:“大學生用專業知識填補了基層急救教育空白。”隨著居民應急能力的提升,社區正構建“人人懂急救、急時敢出手”的安全文化。那些曾在課堂上演示的技術要領,如今已融入胡楊社區的日常——孩童玩耍時懂得規避風險,鄰里相處間多了應急關懷。
此次宣講深化了校社聯動的內涵。青年學子將課堂所學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在兵團熱土上踐行新時代大學生的使命擔當。當急救知識融入社區血脈,平凡的生活便筑起了堅實的生命防線。

圖為團隊成員合影留念 李彥君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