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至7月5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綠磷好漢隊深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圍繞長江磷礦產業展開系統調研。昔日因磷礦資源興盛的地區,如今面臨產業萎縮、生態破壞、人口外流等沖擊。通過與當地居民、原礦工、政府負責人及新興生態企業的訪談,探秘磷礦與綠色的博弈與共生。
團隊于6月28日到達霧渡河鎮,通過對居民的大范圍走訪,團隊得知大部分居民受采礦業影響集體搬遷至此,收入來源從采礦轉向礦產運輸、務農及餐飲等行業。當地年輕人外出,老年人投身于玉米和草藥種植。
團隊成員采訪霧渡河鎮居民
6月30日,團隊到樟村坪鎮,其礦產資源豐富,磷礦探明儲量達26億噸,居亞洲第二。團隊通過與當地居民及其礦山安全負責人的談話得知,該鎮深化智慧礦區建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數字技術與礦山開發結合,實施智能化開采和數字化管理,探索無人駕駛礦卡等創新應用,欲成全國智慧礦業標桿。
團隊成員采訪樟村坪鎮礦山安全負責人宋先生
樟村坪鎮快餐店駱老板,同時也是華西礦業公司的礦區工人,他表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磷礦開發帶動樟村坪鎮經濟發展,當地安全保障到位,雖有礦車噪音和揚塵,但居民已適應。
團隊成員采訪樟村坪鎮居民駱先生
7月2日,團隊抵達殷家坪,通過對當地居民的走訪得知該地借環境優勢改造廢棄礦山設置云上西寨、云棲谷滑雪場等知名景點。在政府和鄉賢的共同努力下,生態旅游發展向好,居民收入逐年增加。
與此同時,團隊在殷家坪鎮采訪到的興山縣原居民周女士稱,興山地區個別企業大量開采礦山導致生活用水常斷流或限時供應,再加上井下開采對山體破壞性大,陡峭巖質山體在風雨中易崩塌,落石威脅居民房屋,她因此搬離。
團隊成員采訪殷家坪鎮居民周女士
樟村坪市政府針對類似的種種問題,做出相應的保障措施,要求“采多少補多少”,減少山體破損;同時嚴格監控礦山水質,建設補水設施,由企業出資,政企聯合,從富水地區調水保障居民用水。
地方政府負責人坦言轉型初期以政府主導為主,民間資本介入不足。建議發動鄉村振興資金,進一步引導農戶參與生態種植、農家樂等創業活動。

團隊成員與礦山安全負責人的合影
結語:夷陵未來——均衡發展,礦旅同行
夷陵正處轉型風口,吸引資金、激活私營主體等是挑戰也是機會。在生態喚醒、慢旅游崛起等背景下,磷礦之地有望成為礦產與生態共同發展的典型。
團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綠磷好漢隊”
隊長:高羽晗
隊員:容晨武 黃明珠 楊彬彬 王涵 戚淏天 王涵 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