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領略綠色生態之美,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化工專業黨支部“化工先鋒”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以下簡稱“化工先鋒”實踐隊)前往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斜溪村,探秘“點綠成金”的“爐下之問”,以青年學生視角探索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綠色化工的主要優勢和支撐作用。
圖為化工先鋒實踐隊參觀學習“爐下之問”的發展歷程。袁文迪 攝
1998年10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延平區爐下鎮調研,強調“要轉變觀念,把資源開發從單純的經濟生產轉到開發與保護并重,保持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要認真走好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路子”,提出了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 “爐下之問”。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牢記殷殷囑托,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貫徹落實“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重要要求,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努力答好延平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爐下之問”時代答卷。
如今爐下鎮各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道路整潔,環境優美,形成了“一瓶奶”、“一朵花”、“一根竹”、“一片葉”和“一江水”的“五個一”特色優勢產業,在推動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同時,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成功打造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水美鄉村”,被評為首批“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
圖為化工先鋒實踐隊在福建雙羿竹木有限公司調研學習。王詩佳 攝
立足專業,在化工系主任黃彪教授和化工專業黨支部書記劉楊青老師的帶領下,實踐隊著重對“五個一”中的“一根竹”和“一江水”相關產業進行了實地調研參觀。
“化工先鋒”實踐隊首先來到了位于爐下鎮的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直觀了解竹制品加工從取材到加工、再到成品銷售的全產業鏈過程,同學們紛紛感嘆“以竹代木”這一實踐模式在不斷改進和創新,科技創新體現在竹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同時對“如何在前端對竹子原材料進行科學分類”“如何在不影響食品安全的情況下對竹菜板進行防霉處理”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進一步了解了黃彪教授團隊研發的新型膠粘劑在竹產業中的運用和實用價值,大家表示將帶著這些問題繼續開展今后的專業學習,以期為兼顧經濟效益和綠色低碳的竹產業貢獻新化工力量。
圖為實踐隊再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調研參觀。劉楊青/攝
隨后,“化工先鋒”實踐隊沿著閩江流域參觀當地文旅項目,了解斜溪村水域凈化、生態水流保護等相關措施:洲頭碼頭的“千年榕樹”訴說著朱熹拜師李侗地的歷史佳話;閩江河畔的紅水杉林與江水、群山共同打造南平“小洱海”;親子樂園、生態餐廳讓當地農家“煙火”裊裊;茶洋窯、龍舟文化傳承不息流淌在千年閩江……斜溪鎮的文旅產業正是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好寫照。同學們結合前期在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實地調研的情況,查找了相關資料,了解到當地充分發揮政企合作優勢,不斷創新技術,改進工藝,將環保用活性炭應用在污水處理中,取得了污水處理的良好效果。實踐隊同學們結合專業知識,針對活性炭的結構差異可能導致其性能差異產生的原因進行了討論,并關注到活性炭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巨大潛力。
圖為化工先鋒實踐隊在爐下鎮合影。化工先鋒實踐隊 供圖
在本次生態文明專題實踐中,“化工先鋒”實踐隊深入鄉鎮、深入企業,深刻感受到了所學專業知識在科技創新、生產實踐中的重要運用,直觀了解到了化工專業與低碳環保事業息息相關,同學們還從不同視角發現新問題,紛紛表示要珍惜大學時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能力素質,努力將專業所學應用到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農林大學子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