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期間,山東農業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大二學生盛積昊,積極響應學校“投身家鄉建設,踐行青春擔當”的號召,回到家鄉莒縣劉官莊鎮,走進當地一家塑料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歷時近一個月,他累計服務時長達到100小時,以專業知識助力企業生產,用實際行動詮釋青年責任,贏得了塑料場工作人員的廣泛贊譽。
在塑料場志愿服務期間,盛積昊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將課堂所學的電氣工程知識與企業實際生產需求相結合。針對塑料場生產設備長期運行易出現故障的問題,他主動協助工人開展機器維護工作:提前查閱設備說明書,熟悉各類塑料加工機械的電路結構與運行邏輯,現場排查設備線路老化、參數異常等隱患,配合工人完成電機調試、傳感器校準等維護操作,有效減少了設備停機時間。
考慮到部分工人對設備工作原理了解有限,影響操作效率與安全意識,盛積昊還主動承擔起“臨時講解員”的角色。他摒棄晦澀的專業術語,通過手繪電路圖、現場拆解簡單部件、結合生產流程舉例等方式,向工人通俗講解塑料擠出機、造粒機等核心設備的電氣驅動原理、安全操作要點及常見故障處理方法。不少工人表示,經過他的講解,不僅更清楚設備運行的“門道”,操作起來也更有底氣,后續遇到小問題甚至能嘗試自主排查。
“課本上的知識終于有了用武之地,這段經歷讓我對專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談及志愿服務收獲,盛積昊坦言,起初面對復雜的生產設備也曾感到棘手,但在與工人的交流和實際操作中,他逐漸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也更直觀地了解到家鄉企業的生產現狀與技術需求。100小時的志愿服務里,他不僅幫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更在實踐中磨練了本領,增強了服務家鄉、回報社會的責任感。
“小盛同學踏實肯干,還能把專業知識用在實處,幫我們解決了不少難題。”塑料場負責人對盛積昊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他的到來不僅為企業生產提供了助力,更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奉獻精神。山東農業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相關老師也表示,盛積昊同學主動將專業學習與家鄉建設相結合,是學院“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生動體現,也為其他同學樹立了實踐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