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與青島農業大學攜手發力,依托雙方聯合組建的牛產業服務團聯合共同體,在核心技術團隊的專業引領下,組織青島農大學子開啟為期一個月的暑期鄉村奶業專項實踐活動,以 “政校聯動 + 產學融合” 模式,為鄉村奶業發展注入新活力。(通訊員:榮文佳 李祥迪)
本次實踐活動由雙導師團隊保駕護航:青島市科技特派員牛產業服務團團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彥,與青島市科技特派員、該中心正高級畜牧師孫友德,憑借豐富的行業經驗與技術積淀擔任專業指導;青島農業大學郭莉莉、曹志兩位老師則聚焦實踐組織與學生統籌,從行程規劃、安全保障到成果梳理全程跟進,確保實踐活動既專業高效又規范有序。
(社會實踐服務團師生與專家合影)
養殖戶幫扶:上門指導破解生產難題
實踐服務團率先聚焦鄉村散養農戶的實際需求,組建 “技術幫扶小分隊”,深入即墨區普東鎮、平度市周邊村莊的養殖戶家中。針對農戶“養殖規模小、技術基礎弱、疫病防控意識不足”的問題,團隊攜帶CRHR1檢測試紙條與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等便攜技術工具,現場演示乳汁樣本采集方法,手把手教學試紙條判讀技巧,耐心講解乳頭日常消毒與疾病預防要點。從奶牛飼喂配比到常見病癥識別,成員們用通俗語言拆解專業知識,幫助農戶走出 “憑經驗養殖、靠運氣盈利”的困境,讓科學養殖理念走進田間地頭。

(青島農業大學實踐團成員現場檢測并科普技術)
養殖場服務:分級賦能激活產業活力在完成散戶幫扶后,實踐服務團按“先小型后大型”的順序,逐步深入養殖主體。抵達即墨區普東鎮德旭奶牛養殖場,團隊成員進入養殖場內部,郭莉莉、曹志老師帶領學子們走遍牛舍、擠奶區、飼料儲存間,針對小型養殖場“疫病防控流程不規范、設施設備利用率低”的痛點,現場優化防疫動線,指導養殖戶正確使用頭孢洛寧乳房注入劑預防乳房炎,用技術手段降低養殖風險。
緊接著,服務團前往平度市長愛牛場、青島綠草源牧場等大型養殖主體。進入場內后,團隊結合大型養殖場“規;芾硇枨蟾、數據化監測待完善” 的特點,推廣智能化疫病監測思路,將CRHR1 檢測技術與養殖場現有管理系統結合,幫助工作人員提升檢測效率;同時圍繞奶牛繁殖率提升、飼料成本控制等議題,與場方技術人員深入交流,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助力大型養殖場實現 “提質增效”。
養殖場座談:政企校聯動筑牢技術根基在青島綠草源牧場內,實踐服務團與場方負責人、技術骨干召開專題座談會。會議現場,營造出濃厚的協同合作氛圍。座談中,青農師生分享基層防疫實踐中總結的“奶牛常見疫病快速鑒別法”“養殖環境精細化管控要點”,青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則從政策層面解讀養殖補貼申報、疫病防控達標要求,場方代表結合生產實際提出“犢牛成活率提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需求。三方圍繞“技術落地最后一公里”展開熱烈討論,明確后續技術幫扶重點,為養殖場可持續發展搭建起“政策 - 技術 - 實踐”聯動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