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歡聲笑語的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7月14日,“助力黔行”支教團隊為金銀山社區的小朋友們帶來了第一堂別開生面的素質拓展課。此次素拓課包含美術和手工兩部分,旨在激發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同時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走進藝術的平臺。
美術課程部分,授課隊員向同學們引入分鏡繪畫的新概念,以貼近小朋友日常生活的動畫片為切入點,講解分鏡格子與故事情節的聯系。在隊員的指導下,一個個小小的身影俯身趴在桌子上,拿著畫筆在白紙上小心翼翼地勾勒,眼中美好盡投射筆尖,心中激蕩皆繪入紙簾。

不一會兒,面包一樣的云朵、探出半個頭的太陽公公還有戴著竹蜻蜓飛行的哆啦A夢躍然紙上,組合成奇妙的故事,承載著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小朋友們于動手繪制中感悟藝術之美,在歡聲笑語中體會創意之樂。
手工課程部分,隊員以“小吸管搭世界”為主題,帶領孩子們從實際生活出發,將日常廢棄吸管轉化為手工藝品。課上,隊員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個性化作品,如橋梁、城堡等建筑模型。
制作過程充滿挑戰,為解決結構穩定性問題,學生們自覺分工合作,創新性探索方案,有的將吸管擰成波浪形等多樣形狀,有的將剪切后的吸管靈活拼接,有的使用膠水進行二次加固,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建筑成果”。看著自己和小伙伴合作搭建的作品,小朋友們的眼睛里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老師,您快來看我們搭建的房子是不是很高、很漂亮?”孩子們嘰嘰喳喳拉著老師的手圍成一圈。中間彩色的“高樓”聳起,四周滿是孩子們炙熱的目光?粗@座由童心澆筑的“城堡”,老師不禁稱贊:“很漂亮!”孩子們童真的面龐和清脆的笑聲,也許就是教育最生動的注腳。

這場以吸管為媒介的美育實踐,體現了隊員們“低成本”“可觸碰”“高創意”的課程設計理念,蘊含著他們在親身實踐中培育學生環保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巧思。團隊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形式打開鄉村孩童接觸藝術的一扇窗,激發學生創造力,提高審美素養,五育并舉,實現全面發展。
繪夢黔境,再啟新程。在課程設計上,“助力黔行”支教團隊既注重基礎學科教學,也著眼于開設多樣化的素質拓展課程,致力于為少數民族和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孩童帶去優質教學資源,彌補西部偏遠地區教育資源落后的短板。本次美育課堂讓孩子們在學習和動手中思考,在挫折和合作中鍛煉,讓藝術素養在畫筆的色彩和吸管的碰撞中舒展翅膀,讓多元潛能在黔西北高原的土地上萌芽生長。
文丨張子涵 秦瑞琳
圖丨山東大學“助力黔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