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 “金繡前程” 團隊全力籌備瑤繡非遺調研工作
為激活瑤族織繡這一省級非遺的當代生命力,廣西師范大學 “金繡前程” 瑤族織繡調研團隊將于 2025 年 7 月 4 日進駐廣西來賓金秀瑤族自治縣開展實地調研。自當年 4 月 20 日起,這支由該校學子組成的團隊歷經兩個多月系統籌備,從學術框架搭建到實地路線勘定,全方位夯實調研基礎,為解碼瑤繡文化傳承密碼做好充分準備。
深耕選題,組建團隊 —— 確定調研方向與研究思路
作為廣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織繡承載著瑤族人民的歷史記憶、審美理念和文化歸屬感,但目前正遭遇傳承人稀缺、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困境,廣西師范大學的學生們成立了 “金繡前程” 瑤族織繡調研團隊。團隊的名稱有著深刻的含義:“金” 代表著此次調研的地點 —— 廣西來賓金秀瑤族自治縣;“繡” 則指明了調研的對象是金秀瑤族織繡;“金繡前程” 與 “錦繡前程” 諧音,不僅表達了團隊成員希望調研取得成功、為非遺傳承貢獻青春力量的愿望,也寄托了他們對瑤繡文化能夠重煥生機、擁有美好未來的期盼。以文獻為基礎,以案例為指引。團隊對國內外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創新以及旅游賦能等方面的學術資料和政策文件進行了全面梳理,著重關注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非遺為產業發展提供助力的前沿理論和實踐案例。通過分析非遺文化在傳承創新過程中以及助力旅游新業態發展的成功事例,團隊形成了對瑤繡創新傳承方式的整體認識和框架,明確了研究的內容和方向,最終將研究選題確定為《非遺傳承創新賦能旅游新業態發展的研究 —— 以金秀瑤族織繡為例》。同時,團隊成員還初步整理了國家旅游產業中,非遺文化在推動旅游發展、促進旅游新業態形成過程中的成功案例以及傳承創新的途徑,為調研過程中的采訪和調查做好了準備。
細致規劃,精準選址 —— 規劃調研地點與路線
要想讓調研取得成功,深入實地獲取第一手資料至關重要。團隊經過討論,確定了主要的調研地點,包括廣西金秀瑤族博物館、金秀瑤族自治縣文化館、“瑤鳳凰” 瑤族織繡屋、“瑤服世家” 婦字號基地等,次要調研地點有金秀瑤族自治縣羅香鄉古占瑤寨、六巷鄉下古陳村、金秀鎮六段村等。這些調研地點的選擇蘊含著 “點、線、面” 相結合的巧妙構思:金秀瑤族博物館作為瑤繡文化的 “核心樞紐”,能讓團隊系統地了解瑤繡的歷史發展脈絡和相關藏品;金秀瑤族自治縣文化館有助于團隊掌握當地在瑤繡傳承創新方面的政策動態以及傳承人的信息;“瑤鳳凰” 瑤族織繡屋、“瑤服世家” 等具有代表性的織繡工坊和基地,能為團隊提供專業的信息;而深入古占瑤寨等有著深厚瑤繡傳統和活態傳承氛圍的村落,則能讓團隊捕捉到最原生態的文化場景,了解瑤繡在金秀各地的傳承現狀。考慮到金秀當地的地理特征以及調研過程中對靈活性和經濟性的要求,團隊決定主要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即乘坐客運巴士出行,短途路程則輔以共享單車。團隊成員已經詳細查詢了相關線路的發車時間、票價以及換乘信息,并針對可能出現的延誤等突發狀況制定了相應的應對方案,以確保出行順利。
備好工具,整裝待發 —— 準備調研工具與材料
要獲取高質量的調研數據,充足的工具和材料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團隊圍繞 “非遺傳承創新賦能旅游新業態” 這一核心主題,根據研究目標,科學地設計了針對不同群體的調查問卷,如游客和非遺傳承人。問卷內容涉及對瑤繡的了解程度、對其傳承現狀的評價、對相關旅游產品的喜好等多個方面。團隊計劃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發放并回收問卷,對問卷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總結現狀、找出問題、探索創新路徑,并記錄下有價值的信息。另外,為了展現團隊的良好形象,方便在調研地開展接洽工作,團隊專門設計制作了醒目的隊旗,撰寫了專項采訪稿件,準備了調研介紹信等材料,為實踐調研的順利開展做好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從文獻堆里的理論研磨到路線圖上的點位標注,籌備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對非遺保護的熱忱。帶著精心打磨的調研方案,“金繡前程” 團隊即將踏上金秀的土地,他們不僅要記錄瑤繡的一針一線,更要為這門古老技藝縫合上與現代社會接軌的文化紐帶,讓青春力量真正成為非遺傳承的 “擺渡人”。
作者:張婷 張瀚雅 廖美萱 梁梓耘 梁芯瑞 曹曉玉 來源:廣西師范大學
發布時間:2025-08-02 關注: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