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如何不想她
青春是短暫的,但把青春投身到軍旅中,它就是永恒的。
黃山就和我流逝的青春一樣,永遠定格在歲月的坐標系上,留下一個又一個無盡的思念。
我一直以為,江陰黃山是我這輩子待過的地方里最有特色的一個。此地依山傍水,扼守天塹,雄居要塞,與遠望基地相伴。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從來繁華興盛之所。呈現出能見天塹雄姿、能望一江春水、能控二岸大橋、能尋古景舊址、能嘗四時江鮮、能上九天攬月、能下五洋測星的別樣風景。
黃山濱江而立,與靖江孤山隔江對峙。東西連綿,臨江逶迤,構成了古城“枕山負水”、“水環巒拱”的天險地勢。山上有諸峰,吳時為烽火之所,臨江巖壁陡峭,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為軍事要塞。一直以來,其天然壯美景觀引來許多文人墨客駐足吟詠謳歌,岳飛、韓世忠、辛棄疾、王安石、袁枚等都曾在此望遠抒懷。
九十年代第一春,我入伍來到江陰,投入到黃山的懷抱。黃山如此多嬌,引無數官兵竟登高。第一個星期天,我們列隊從黃山公園入口處,順著崎嶇蜿蜒的盤山公路上山。穿過兩邊整齊高大的香樟拾級而上,穿過松樹林到了山頂,眼前豁然開朗。
“江陰天塹望無涯,廢壘猶存散似沙。客過風興敵惶急,軍民游擊滿南華。”這是陳毅元帥于1939年10月夜過江陰時寫下的著名詩篇。(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烽火炮臺,散落似沙,烏黑的古炮依然矗立,向我們訴說著數百年滄桑,告誡我輩振興國防。黃山東側,就是我們拍照取景的標志瞭望塔。登上高處,極目千里,遠望一江春水東流,水天相連,渺渺煙波。近看沿江大船往來、振華港機的塔吊、幾艘遠望號衛星測量船和倉儲罐鱗次櫛比,一片生機勃勃。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鵝鼻嘴巍峨險峻,形如天鵝伸鼻江中。臨江佇立,長江煙波里,千帆競發,汽笛聲聲,展現出現代港城的風情畫卷。我不自覺地捧起一把江水,似乎想從江水跳動的脈博里感受到了遠在上游的家鄉氣息。
后來,在我們晨練的1-2-3-4的口號聲里,長江大橋,望江樓,森林公園等等景區逐步隨著我軍銜變化開始建設。雄偉的江陰大橋橫空出世了,站在望江樓高處遠眺長江和大橋。一覽無余的江面上,船只來來往往,千帆過盡,激發你無限思緒,讓人浮想聯翩。
現在,這里是江陰的后花園,聞名遐邇。依黃山湖為中心,圍湖造景,是一處開放式山水園林,一年四季游人如織,是人們休閑游玩的最佳去處。黃山部隊的老印象也隨之變成了風干的往事,那些年我們共同揮灑的汗水和青春記憶,也只有永遠地定格在官兵的腦海里,成為永恒。
黃山腳下的部隊里,我在那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的年發。
一年四季,總帶給我不一樣的軍營初體驗。春日百花盛開,最動人的是拉練。山觀腳下四月天,正是采茶時,勤勞的江陰人民邊采茶邊嘮著家常、互相打著趣,在幽幽的山谷中歡歌笑語一片。我們測繪訓練停下來,就在山坡上和漂亮的采茶姑娘們對歌。夏天時候驕陽似火,最難忘的是拼搏,桐岐鎮運河抗洪搶險的大堤上透露出無數個炮團官兵的剛毅眼神,讓洪水順流。秋日碩果磊磊,最誘人的最誘人的是靶場,湯山,廣德,山界的陣地上,一串串珍藏著的,是一代代官兵練為戰謀打贏而冒著炮火硝煙沖鋒的身影。冬天駝鈴聲聲,最感人的是離別,傷感的旋律里,黃山旁邊的黃田港和汽車站里送走了一代又一代忠誠衛士,無數個我們走了又來,來了又走。
作為我兵之初的地方,那座黃山和黃山腳下的部隊,那些江陰風情和那些江陰人不甘江尾,勇立海頭,與時俱進,叱咤風云的故事,總是揮之不去,時常出現在我腦海。
大美江陰,一個軍事要塞,一個文化名城、一個忠義之邦、一個文明之窗、一個臨港新城、一個百強首市,承載著我青春的記憶和戰斗歲月,嘹亮的軍號,昂揚的軍歌,老山的硝煙……教我如何不想她?
我的第二故鄉,有生之年,我會記住這里,永遠,永遠。
時間:2021-02-17 作者:大學生熱點網 來源:大學生熱點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