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環境對大學心理影響
學校環境對大學生的心理挫折有直接影響。學校環境對大學心理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校校園環境設施的陳舊。大學生往往對大學校園與大學生活有著美好的憧憬,但現實中的大學校園環境及設施往往與大學生想象中的“天堂”有一定差距,許多高校校園設施落后,就宿條件、就餐環境等后勤保障根上學生的需求,使大學生的不滿情緒增加。尤其是隨著擴大招生以來學生人數的增加,許多高校對學生上課、自習教室的安排明顯不足與不合理,無法滿足大學生的主動學習需求,對大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第二,高校教學內容與管理方式的滯后。當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不斷變化的社會,社會的發展要求有創新意識、掌握最新科學知識的優秀人才。作為求知欲、成就動機非常強的大學生,他們往往希望學習最新的知識,能夠在社會上大有作為,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部分高校的教學內容滯后于現實社會的變化和發展,知識陳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與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不相適應,使大學生的失望之情、挫折心理油然而生。另外,由于部分高校不能根據新的社會發展適時調整對學生的管理模式,不能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心理特征及時調整對學生的管理方式,往往會在管理中使用過強的共性制約,使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抑制,使大學生極易產生不滿與逆反心理。
第三,校園文化的偏差。校園文化作為亞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直接而深遠。近年來由于學業負擔的沉重和就業壓力的加大,校園文化出現氣氛不濃、品味不高、頻度不足等的現象,許多學生社團組織名存實亡;校園人際關系也變得庸俗化,同學之間相互猜疑、妒嫉、小團體主義、個人主義現象時有發生,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利益關系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這些現象使不少學生心理難以平衡,產生心靈的孤獨感、寂寞感與強烈的不適應感。
第四,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對大學生心理帶來的沖擊。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獎學金和貸學金制度的改革,上學交費制度的實施,淘汰機制的推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畢業分配政策的完善等,無不沖擊著心理脆弱、社會經驗不豐富的大學生。
時間:2020-03-28 作者:大學生熱點網 來源:大學生熱點網 關注: